脑病科
一、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敷贴到人体穴位,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痞、扶正强身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 “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我科的特色贴敷方有:偏瘫方,安眠方,便秘方等。
二、中药药熨
中药药熨是将中药装入布袋后加热,在人体局部或一定穴位上移动,利用温热之力使药性通过体表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
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对偏瘫肢体麻木、疼痛,眩晕患者疗效显著。
三、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离子导入是利用直流电将特制的中药药物通过皮肤或穴位导入人体,作用于病灶,达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抗炎镇痛等作用的一
种操作方法。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四肢关节疼痛、腰背痛、颈肩痛等。
四、水针(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技术又
穴位注射技术又称水针,是将小剂量药物注入腧穴内,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引起的如眩晕、呃逆、腹胀、尿潴留、疼痛等。
五、艾箱灸
艾箱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条放置于选定的艾箱内,然后将装有艾条的艾箱放置于特定的穴位或病痛部位之上,
通过艾的温热和药力作用刺激穴位或病痛部位,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治疾病的一种
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六、耳穴压豆
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尤其对失眠患者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