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你了解吗?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髋部骨折。
什么是髋部骨折?
髋部骨折,在临床医学领域,是一种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0%-30%的骨折,一般指股骨近端骨折即大腿上段,靠近髋关节部位的骨折。临床上通常分类为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周围骨折。髋关节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重要结构,它承载了人体上部的重量,直接影响站立和行走。髋部骨折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但其中以老年人多见。老年人髋部骨折发生后,常伴有多种内科合并症发生,加上长期卧床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率升高,因此,髋部骨折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为什么会髋部骨折?
1.骨质疏松: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骨质不断流失,尤其是骨质疏松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骨折。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
2.外伤:跌扑在老年人髋部骨折中非常常见,据统计每年超过90%的老年人髋部骨折与跌扑有关。
3.青年人外伤:青年人的髋部骨折基本上是由于高能量外伤导致的,如车祸、高空坠落等。
如何预防髋部骨折?
1.积极治疗骨质疏松。老年人较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建议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咨询医师适时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多食用富含蛋白和钙质的食物,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
2.改善居住环境减少安全隐患。注意老年人居住安全避免跌倒,保持房间电线、绳索等远离走道;地面做好防滑措施等;调整座椅、马桶、床等家用物品的高度,使物品便于取用。
3.改变行动习惯,注意个人安全。注意姿势形态,避免做一些导致髋部扭伤的动作;上下楼梯时使用扶手,夜间外出不要在昏暗处或有积水的路面行走,穿合脚的鞋等。
4.合理、适当、有保护下活动,增强骨骼,减少骨折的机会。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存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如若出现跌倒,出现髋部疼痛,需要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2.年轻人在剧烈外伤后出现了髋部不适、活动受限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髋部骨折治疗
1.保守治疗。该方法适合难以承受手术的患者或本就长期卧床、无行动要求的老年人。可以通过卧床休息、患肢持续皮牵引或骨牵引、穿“丁”字鞋等方式,疗程一般8—12周。
2.手术治疗。根据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常见的手术方法有螺钉内固定术(非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常见手术方式有骨折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等,目前条件允许下推荐老年人进行手术治疗,可以避免保守治疗的长期卧床所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
1.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两腿之间需夹枕头,以防过度内旋,引起螺钉松动,也要保证两个腿尽量平行。
2.协助患者适当在床上进行直腿抬高等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与下肢静脉血栓。
3.卧床休息时应注意定时翻身,避免发生褥疮。若是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家属需注意多拍背促排痰,防止肺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