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抗疫“隐形英雄”——经得起“检验”的检验人
新冠疫情以来,核酸检测成了热词。上学、返乡、出差、看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核酸检测证明成了“通关文牒”,“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背后,是大量核酸检测人员的坚守。核酸检测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直接接触患者,但幕后的工作风险更高,是与病毒近身搏杀的“战士”。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打响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接到疫情指令后的第一时间,北海市中医医院医学检验科李轶春主任组织全科职工召开了关于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紧急会议,全面通报传达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医院的指导意见和精神,并对院内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标本采集、运送、检测等各项流程以及生物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等进行培训,使每位工作人员做好充分准备,随时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即胜!
市中医医院医学检验科工作人员不仅承担着发热门诊病人、全院住院病人、陪护、职工及第三方工作人员的核酸检测,还承担着社区推送的应检人员、院外愿检人员及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发的应急核酸检测任务。他们全员调动,每天24小时排班,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的时限范围发放准确的核酸检测结果,为疫情的研判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检验科自取回标本后会进行消毒-分类-核收编号-拔帽加样-核酸提取-再加样-上机检测-结果审核-报告发放-消毒等多个程序。在整个样本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直径小于100微米的微粒子,即气溶胶,所以在拔帽、加样、核酸提取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面对感染的风险,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全部坚守岗位;面对繁琐的流程,他们没有一丝懈怠,仔细认真完成每一步操作,确保将自身和环境的感染风险完全阻断。核酸检测组质控员邓家庆、陈文雄,不论白天或是晚上都随叫随到,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全封闭、负压的实验区,一工作便是几个小时甚至一天。缺氧、疲惫,每天的工作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和体能。“标本量大,班次紧密,睡眠不足,全身酸疼,但看着一个个‘阴性’的检验结果,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陈文雄声音略带嘶哑的说道。三年来的春节他们都没能好好在家陪陪家人,但他们都没有怨言,默默地完成繁重的检测任务。截至发稿前,检验科已完成67万余人次核酸检测,这样高强度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工作一直持续至今,从未间断过一天甚至一个班次。
疫情以来,检验科先后选派15人次奔赴支援香港、宁明、防城港、崇左、南宁、百色及龙州等抗击疫情第一线,与其他支援队员一起勠力同心、团结协作,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精准数据,顺利圆满完成各项检测工作任务。用严谨、细致的专业素养和踏实、勤奋的敬业精神彰显了北中医人对责任使命的忠诚担当。
一份份核酸检测报告,牵动着千千万万群众的心。检验队伍就是那根稳定民心的“定海神针”,是抗疫的“隐形英雄”。